黑龙江社会科学

综合新闻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0年人文社科十大好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
2020年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阅文集团主办,腾讯新闻、微信读书、QQ阅读协办。以下评委,评出年度长篇小说(10本)、年度长篇类型小说(10本)、年度非虚构写作(10本)、年度人文社科好书(10本)、年度散文随笔诗歌榜(10本)、年度翻译好书(10本)。
2020年人文社科十大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版机构。
评委
邱华栋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张? ?英 ?《腾云》杂志副主编
杨? ?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燕? ?舞资深媒体人,人文社科出版产业观察者
唐? ?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麦小麦作家,阅读推广人
傅小平《文学报》评论部主任
张执浩作家,《汉诗》主编,湖北省作协副主席
宋晨希作家,全历史资深编辑
刘羿含媒体人,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秘书长
人文社科
《母乳与牛奶: 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1895-1937)》
卢淑樱
薄荷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6月
BOOK REVIEW
在当下中国,用母乳和牛乳育儿已经成了人们的常识。近代从日本舶来的口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说法,更是被一些乳业当成了广告语。
不过,近代中国人形成饮用牛奶的习惯,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也引发了知识人长时间的争论。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人以谷物为食。古代育儿,除了母乳之外,也主要以谷物粥类为主。随着西方人进入中国,饮用牛奶的习惯才逐渐影响中国人。
与此相反的是,提倡用母乳育儿是在近代强国强种观念的影响下,率先被知识人所提倡。在提倡母乳的背后,其实是近代人们对女性母亲角色观念的形塑,与女性独立呼声的出现,现代卫生学、教育学等的引入息息相关。
本书作者,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卢淑樱仔细爬梳史料,梳理了晚清民国以来报刊杂志上对该问题的讨论,揭示了母乳与女性外出独立工作之间的矛盾,以及牛乳从不易保存到技术成熟过程中,人们对饮用牛奶认识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发现,从近代中国人推崇母育儿,到接受牛乳和奶粉育儿,与当时牛乳企业的商品宣传密切相关。这里面不仅有外来企业,也有国货奶粉公司的推动,他们为了销售商品,极力将牛乳、奶粉的作用放大,甚至认为牛乳超越了母乳的功效。在这背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业资本和广告对人们观念的塑造。另外,该书也揭示了,现在讨论汹汹的有关牛乳标准的争论,以及乳业造假问题,从晚清以来就在中国存在,引进牛乳时技术的不完善,以及当时很多讨论未果而终,这些问题似乎一直影响至今。
总之,一种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质疑到讨论,再到最后接受的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可以对当下一些观念进行“去魅”,更好地反思当下生活。
人文社科
《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员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过程》
张杨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8月
BOOK REVIEW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杨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消费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加之他2008年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后入职武汉大学初期被安排讲授《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两门课程,所以在用学理的方式研究收发快递这一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时,动用多学科理论的“方法论”优势在文献综述中就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本研究快递员的新书,与作者此前的著述如《从房子到家:产权建构的社会逻辑——一项关于广州地区新移民的实证研究》和《西方“住房阶级”理论演变与经验争辩》的理论旨趣、现实关怀是相承继的。
诚如作者所言,同样是关注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话题,物流管理科学是在物流技术和物流网络上做文章,经济学是将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囊括其中,而社会学则是重视快递员和客户间的熟人关系在快件派送中的重要作用;在“成本投入能不能更少一些”的诉求上,如果说物流管理科学是追求“更快一些”,经济学是追求“更少一些”,那么社会学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更稳一些”,而做到“稳”的关键就在于“熟”,这里的“熟”包括熟人、熟物和熟路,其中又以快递员和客户间维持的熟人关系最为重要。从“熟”到“稳”的论述,有社会学本土化的努力。全书第8章“月入过万的快递员”,也看得出张杨波博士“将人拉回社会学的视野”的尝试。当然,张著的行文还可以更简洁,个别段落和语句有前后重复之嫌。